|
為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著力構建新發展格局,切實加強國央企可持續發展能力,近日,國資委研究中心、國家機械工業經濟管理研究院、太和智庫和上海瑞格智研攜手舉辦首期“2023年度國央企ESG綠色研修沙龍”活動,主題為“ESG貨幣化測量及估值體系”。本次活動旨在通過分享ESG前沿理論與實踐相關案例,探討國央企如何建立科學合理的ESG貨幣化測量及估值體系。 機械工業經濟管理研究院徐東華院長開場致詞,國資委研究中心戚悅副處長主持活動,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賈建平、侯佳儒,研究員、上海瑞格智研創始人陸培麗發表主旨演講。來自(按發言順序排序)國家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中聯資產評估集團有限公司、中信證券、中國寶武集團華寶證券、中化資本、中國農業銀行臺灣代表處、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國家電投集團、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國藥集團北京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保合農業、中國節能皓信北京咨詢公司、國新咨詢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綠發會等機構的40多位專家參會。
徐東華院長指出,國家間競爭的重點是企業間的競爭,而企業間競爭的重點則在于企業家和企業治理結構。中國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高速發展,走完了西方260多年的工業化過程,成就不可磨滅。上市公司未來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借鑒和融入全球的ESG體系。而制造業上市公司ESG的評價,包括估值的評價、貨幣化的評價是未來資本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資本市場價值估值需要專業性,包括中國上市公司參與國際并購、重組,都需要借助專業化的財務指標。希望各界專家持續貢獻聰明才智,把中國制造業上市企業估值評價做好,以支撐其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 國資委研究中心副處長戚悅表示,中國特色估值體系從去年提出之后,一直是資本市場的關注和熱點。央企上市公司ESG報告要求全覆蓋,但貨幣化測量過程中發現大家披露的信息不一致,口徑不一樣,嚴重制約社會價值的推廣。貨幣化測量的目的是正向激勵,而不是為了增加負擔。結合ESG搭建框架并且探索強調貨幣化,可以補充完善國央企的估值體系。今年將發布ESG信息披露、評價的相應國家標準,在試點國央企做ESG社會價值測量的專項測量。希望相關工作更具特色,推廣更扎實。 太和智庫研究員、上海瑞格智研創始人陸培麗介紹了貨幣化估值體系。她表示,把不同形式的碳,比如綠證、CCER、林業碳匯,變成一種單位,把碳資產形式精確到元,就可以為企業提供碳賬戶,可以為應對碳關稅提供數據依據。部分國央企存在資產負債率比較高的問題,碳資產是否可以入表非常重要,可有效增加資產,降低資產負債率。國資委提供的貨幣化估值體系不僅是進行簡單的評級,而是真正為國央企解決痛點:一是企業應對碳關稅的問題,二是企業面臨碳資產入表的問題。社會責任體系具有中國特色,有地方消費扶貧、產業扶貧、就業培訓扶貧,這和國際社會上的指標就有所不同。數據治理體系可能會成為一致性較高的全球規范性領域,上海瑞格智研也研發了基于碳的專業領域“ChatGPT”工具。 中聯資產評估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全國政協委員范樹奎表示,今年在兩會上提交了關于推動構建中國特色估值體系的提案。要充分發揮ESG的評價功能,將評價指標跟企業資產負債表建立勾稽關系,形成中國特色價值評估體系。ESG中的E指標用碳資產可以有效表達,碳資產可入資產負債表,需要深入研究碳資產核算規范;S指標用社會培訓及鄉村振興投入反映,盡管兩項投入屬于費用,可發揮持續效能,長期效用化費用具有資產屬性;G指標用公司數字化治理可以高度概括。只有將企業ESG評價報告結果與資產負債表建立邏輯與勾稽關系,才能更好發揮評價報告的科學與有效性;才能為貨幣化計量提供基礎和可能性。企業ESG評價指標與資產負債表建立直接勾稽關系,是指根據評價報告將碳資產、長期待攤費用、數據資產等,按照會計準則增加報表資產端規模;建立間接勾稽關系,指納入報表核算資產,即能產生收益、又能提升價值,實現企業“兩降一增一升”價值管理目標。因此,引用ESG評價指標對估值體系進行完善,提升企業內在價值,這樣深入研究探討與試點實踐推廣企業ESG評價工作,才具有更大意義。尤其先探索央企上市公司ESG評價試點與應用,重塑上市公司價值標準,形成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達成廣泛共識。通過完善上市公司價值信息披露機制,對資本市場的投資者產生直接影響,推動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實現價值回歸。 D12創始人王世渝表示,“十四五規劃”指出,“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從新的經濟形態的角度來研究數字經濟,就不是研究簡單的數字科技或者數字科技對經濟的影響,而是更應該站在經濟形態的角度研究數字科技給經濟帶來的變化。ESG代表一種綜合性的評價體系,可以探討從ESG的角度跟數字科技或者數據要素之間今后怎么交融,融合之后產生什么變化。探討數字經濟時代企業產業的價值創造方式是我們探討數字化轉型最需要做的事情。只有創造方式發生變化了,創造主體的價值發生了變化,我們才能創造出巨大的數據要素出來,這個時候的數據要素那才是真正可以列表,可以創造價值,可以帶來估值的價值重估的,它不能是靜態觀察,它不是早期的股份制改制或者現代企業制度改制,而要符合數字經濟時代的運行邏輯,數字技術日新月異,數字化轉型時不我待。 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賈建平指出,ESG評估體系要和國家的規則和法律體系聯系。對碳交易過程的監管和后評價體系,要有行為指導規則,須具體化落地。在定量標準制定上,從全球市場上看各種方法還沒統一,中國先要有一套自己標準化的計量準則,當然也要參考國際上主流計量方法。建議把復雜問題簡單化,先制定自己的計量方法在實踐中完善,并能夠進入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同時也納入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考核。產品定型,增加了一級市場投資的積極性,加大了二級市場的活躍度。有產品的市場流動性,自然就會有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對接的需求。大家還要從各個方面共同努力盡快將ESG盡快落地,產生出社會和經濟效益。 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侯佳儒表示,ESG是企業社會責任問題的延續和深化,在法律上看就是一系列環境標準、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制度和標準。按照標準的分類,ESG可以包括自愿性的、推薦性的和強制性的,可以包括企業級別的、行業級別的和國家層面的。目前國內ESG發展是進入了戰國時代,群雄四起,各個行業、企業都在推出各自的ESG體系,這本質上是標準之爭,未來將是行業產業引領力之爭。ESG在國際范圍看,核心問題是價值觀之爭,是經濟發展和行業發展的話語權之爭。由國家推動ESG標準體系建設是必然的。ESG里E和S可講的故事受眾多,方法多,每個國家講故事的方式也不一樣。講好ESG故事要觀照國內和國際兩個視野。我國有大量的國有資產,這是在國際范圍內我們獨有的,ESG里很多問題國有企業承擔的部分可以講出去,這個點特別值得研究。 國家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高級工程師李曉瓊指出,構建ESG貨幣化體系對于我國推進ESG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建議一是宏觀上對既有核算框架進行整合、擴充和調整,構建適合中國的ESG貨幣化核算框架,如整合現有生態產品價值核算體系(包括生態產品的供給服務、調節服務和文化服務),同時結合社會影響的價值化,以及治理方面的核算框架。二是微觀層面在細化指標或對于企業具體投資方面可以參考國際通用的方法,如世亞行的經濟分析方法,基于財務分析測算投資的環境和社會效益并進行貨幣化核算。三是選取典型行業企業進行ESG貨幣化的試點示范。四是建立保障措施,成立跨部門的協調機制,組建由國資、生態環境、高校智庫、行業企業組成的工作組,共同推進ESG貨幣化工作。同時推動ESG貨幣化的工具和平臺的搭建。 機械工業經濟管理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博士蔡鑫表示,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環境、社會責任、公司治理信息披露指引,團隊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整理分析了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的一些基本情況,研究發現,在環境披露部分,整體而言,大多數制造業企業進行了一定披露,但是對環境事物以及現有排污許可證申領時間等負面信息披露較少。社會披露部分,比如員工權益保護、產品安全責任、精準扶貧、社會公共職責等企業樂于宣傳內容披露相對較多,而在隱私與信息安全、利益相關者的權益保護,以及美股社會貢獻值等方面,披露水平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在公司治理部分,大多數的企業對黨建、公司治理基本狀況等做了較為詳細的披露,不足之處是在于對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機構投資人參與公司治理情況及追責機制方面披露比較少。 在沙龍后續環節,來自其他單位的代表也陸續發言并進行了熱烈討論。 未來,太和智庫將配合國資委研究中心,繼續舉辦、參與國央企ESG相關系列交流活動,以探索中國特色估值體系為紐帶,與不同界別的專業人士一道將“國央企ESG綠色研修沙龍”打造成深度交流、形成共識、提出標準、提供建言的專業平臺。
上一篇:夏先德調研北京地區資產評估行業···
下一篇:新華社、上證報兩會報道|全國政···
|